首页>本刊特稿

北京绢人传承人唐燕:“中国娃娃”讲述中国故事

2024-03-12 16:56:00 【关闭】 【打印】

  2024年2月9-17日,在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爱丁堡城市集会厅和爱尔兰都柏林移民博物馆,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旅游推介等9场欢乐春节系列活动连番上演,使世界人民共同沉浸在新春佳节的热闹氛围及中华文化的魅力中。这其中,随团展出的特色非遗代表性项目绢人,让现场的海外民众爱不释手。

  视线回到国内。从敦煌飞天、八仙过海到四大美人、金陵十二钗,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到九寨沟,从《定军山》到《芈月传》……在北京通州区张家湾小镇唐人坊人偶艺术博物馆,取材于各类经典形象、上千个活灵活现的绢人娃娃,在陈列柜中演绎着五千年中华文明。游客流连于此,不仅感叹于厚重的中国韵味,更惊奇于国家级非遗北京绢人这项古老技艺。

  北京绢人传承人、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人坊”)董事长唐燕在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中,走出一条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孙悟空、杨贵妃、穆桂英、花木兰四款唐娃娃作为冬奥礼物亮相,妆容全部为手工绘制,所穿衣服也是京剧剧装的原样缩小版

  IT精英大跨界

  20世纪80年代,美国芭比娃娃进入中国,俘获了一众女性的心,唐燕也不例外。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商场中见到北京绢人,本就是“娃娃控”的唐燕被深深吸引,“原来我们中国就有这么美的娃娃!”唐燕拜北京绢人第二代传承人杨乃蕙为师,辞去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全身心沉醉于学习绢人技艺。

  北京绢人是一种用丝绸塑形的艺术,又叫绢塑,顾名思义就是全部用丝绸来做的一种娃娃,“包括面部、躯干,甚至头发都是真丝制成。”唐燕介绍,制作配饰的掐丝工艺也与国家级非遗技艺花丝镶嵌异曲同工,每处细节都独具匠心。

  因为技艺复杂、材料昂贵,一个传统绢人价格以万为单位计,也因此导致了行业产业化困难,几乎被市场抛弃,手艺人寥寥无几。

  最初只是“圈地自萌”,但眼见热爱的绢人渐渐消亡,2003年唐燕在通州建起一个小作坊,命名“唐人坊”。“我们对娃娃进行了改良,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唐娃娃’。其制作周期大大缩短,形象也和很多潮流元素融合在一起。”融合国风和时尚元素的唐娃娃渐渐飞入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20年来,通州展示基地已拓展到60亩,还建立了贵州、四川多地分公司及多个扶贫工坊,年销售量十分可观。

  与此同时,唐娃娃的中华印记也获得了外国友人的喜爱,在海外展出时几乎被一抢而光。“对娃娃的喜爱是刻在外国人DNA里的,同时因其显著的中国特色、方便携带等因素,让唐娃娃成为外国人购买伴手礼的优选。”泰国曼谷王权免税店销冠的地位,足以印证其火爆。唐燕说,唐娃娃约一半都销售给了外国人,还多次作为“国礼”出现在中非合作论坛、冬奥会、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场合。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专门致信,感谢唐人坊为冬奥村“文化中国”展示体验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赞其“为讲述好北京冬奥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卓越贡献,共同书写了‘双奥之城’新的历史华章”。

  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通过挂图与实物展览的方式,以唐人坊为案例,展示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案例,向全世界推广,北京绢人成为中国故事的美好诠释者。

唐人坊创始人唐燕致力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绢人,走出一条活化传承创新之路

  创新助力非遗活态传承

  多年来,唐人坊人偶艺术博物馆从原本单纯的生产车间,发展成现今的博物馆。“我们请大家观看体验绢人的制作工艺,不仅可以普及非遗,还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这份技艺买单。”唐燕说。

  能够盘活北京绢人技艺,创新是唐燕的法宝。唐燕有趣又鲜活的想法源源不绝,并且超强的行动力让她能迅速着手将其化为现实。她介绍,2024年,唐人坊计划推进真人定制板块。“客户发来照片,我们利用3D彩打,为客户量身定制唐娃娃。”据了解,目前国内彩色打印机还未国产化,做成一个面部大约需要200元,价格较高。因此,唐人坊正与相关科研机构进行接洽,计划专门研发国产3D打印机,以大幅削减制作成本。

  除了“非遗+科技”,“非遗+文旅”也在唐燕的规划中。1968年,北京通州张家湾村民挖出了曹雪芹石碑,将红学爱好者的目光聚焦此地,也由此揭开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的序幕。把当地文化和非遗结合在一起,唐燕有了开办艺术民宿的想法。“各个房间做成不同人物主题,配套人物娃娃和相关物品,将对旅游业起到带动作用。”

  在热爱和使命感的驱使下,唐燕不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在她看来,再不行动,如此优秀的文化会逐渐随着老艺人们一同逝去。

  为了让绢人做到极致真实地呈现,唐燕一直深入研究古代服饰,“古代的纹样工艺,服装规制及色彩都特别有讲究,由此衍生出的许多中国文化都极具魅力。”她说,日本受唐锦影响发展出西阵织,成为世界上顶奢产品。“唐锦的根在中国,我们下一步就要挖掘并发扬这项古老文化。”为此,唐燕又分身投入染织绣文化的传播中,计划开办染织绣博物馆,作为唐人坊人偶艺术博物馆的进一步补充。

  正如人们所见,唐人坊已不单纯是一家企业,还增添了研究机构的色彩。作为《2015年北京市科技计划》《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元素提取与设计开发》课题成果,唐人坊编制了《图案 西南地区苗族服饰文化图案解读》一书,主题为北京绢人的图书也将在不久后问世。

  唐燕(中)带徒制作唐娃娃

    给山区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新时代的非遗如何更好地传承?唐燕认为,“传统的‘师带徒’只是传授手艺,现在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优秀技艺融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审美,真正得到保护和发扬。”

  唐燕和朋友决定办一所职业院校,同时为全国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地址选在了当年脱贫任务比较艰巨的贵州。2011年,依托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盛华”),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以下简称“非遗学院”)扎根贵州,为当地贫困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

  培训、参观重大文化活动、出国学习……非遗学院利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开阔眼界,系统性地培养他们色彩搭配、图案设计、服装设计及文学素养等功力。

  “盛华是全中国唯一一个办到村里的大学。”唐燕说,“非遗学院刚创建时,从学校到县城都是泥路,尤其在下雨天,头经常因道路颠簸而撞到车顶,10多公里的路开车近1个小时才能到。”如今,泥泞的土路被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替代,路程也缩短到10多分钟。十多年来,非遗学院改变了500多名贵州山区贫困家庭女孩的命运。曾经面临失学的孩子们不仅端稳了生活的“饭碗”,也作为点点星火汇聚成传承绢人技艺的火炬。

  年轻的吴启娜是非遗学院毕业生之一,从“仅仅觉得好看”到坚定传承绢人的信心,吴启娜已成为唐燕得力的左膀右臂,并在不久前获得北京服装学院的本科学历。她说,身边的同学大部分也在从事相关工作。

  “创办非遗学院初衷是给穷孩子一个出路。”唐燕说,学院不收任何费用,每月还会补贴每人300元。毕业后,唐人坊为学生就业兜底,最高收入能达每月上万。

  唐燕提到,她曾无意中培养一个学生茶艺及冲泡咖啡的技术,该学生开了一个茶馆,室内装饰全部用所学技术手工制成,独具特色。手头宽裕后,她还回过头来资助后辈。“这并不是个例。”唐燕欣喜地说,很多毕业生工作后都会给非遗学院捐赠,随着影响扩大,众多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也纷纷慷慨解囊,目前学生生活费补贴已经提高到每人500元的标准。

  同时,唐人坊还在贵州黔南州惠水县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设生产车间。当地居民不仅搬进了新房,还收获了一份稳定工作。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No.1。”唐燕倾尽全力,把人生信条贯彻到热爱的每一件事中。2016年,盛华成为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遴选的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之一,学校及学生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夺冠,并且因成功的扶贫探索,获得贵州省教育厅教育成果一等奖。唐燕本人也入选“中国好人榜”、第三届“黔南骄傲”十大年度人物,获得通州区“运河计划顶尖人才”称号。

  “近段时间订单供不应求,2024年明显比前两年复苏脚步更快!”唐燕欣慰地说。未来,在促进非遗与经济的双向赋能之路中,唐燕将带来更多惊喜。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10041721号-4